区块链的六层模型~您了解了吗?

 

区块链技术模型是由自下而上的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组成。

首先是数据层

封装了底层数据区块的链式结构,以及相关的非对称公私钥数据加密技术,和时间戳等技术,这是整个区块链技术中最底层的数据结构,这些技术构建全球金融系统的基础,数十年的使用证明了它的非常安全的可靠性,而区块链正是巧妙的把这些技术结合在了一起。

其次是网络层

包括P2P组网机制,数据传播机制和数据验证机制等,P2P组网技术早期应用在BT这类P2P下载软件中,这就意味着区块链具有自动组网功能。

第三层共识层

封装了网络节点的各类共识机制算法,共识机制算法是区块链的核心技术,因为这决定了到底是谁来进行记账,而记账决定方式将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已经出现了十余种共识机制算法,其中比较最为知名的有工作量证明机制、权益证明机制、股份授权证明机制等。

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是构建区块链技术的必要元素,缺少任何一层都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区块链技术。

第四层激励层

将经济因素集成到区块链技术体系中来,包括经济激励的发行机制和分配机制等,主要出现在公有链当中,在公有链中必须激励遵守规则参与记账的节点,并且惩罚不遵守规则的节点,才能整个系统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而在私有链当中,则不一定需要进行激励,因为参与记账的节点往往是在链外完成了博弈,通过强制力或自愿来要求参与记账。

第五层合约层

封装各类脚本、算法和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可编程特性的基础,比特币本身就具有简单脚本的编写功能, 而以太坊极大的强化了编程语言协议,理论上可以编写实现任何功能的应用,如果把比特币看成是全球账本的话,以太坊可以看作是一台全球计算机,任何人都可以上传和执行任意的应用程序,并且程序的有效执行能得到保证。

第六层应用层

封装了区块链的各种应用场景和案例,比如搭建在以太坊上的各类区块链应用,即部看在应用层,而未来的可编程金融和可编程社会也将会是搭建在应用层上。

激励层、合约层、应用层不是每个区块链应用的必要因素,一些区块链应用并不完整的包含后三层结构,所以 你明白了吗?

 

 

 

 

————————————

You may also like

Page 1 of 4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