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 VS 比特币,谈谈两者的主要区别。

Facebook 拟议的全球数字货币 Libra 其实是“另一种”支付系统,它可以被看做是一个更好的强化版 PayPal,但需要注意的是,与比特币或其他主流加密货币相比,Libra 并不像、也不是一种“自由货币”。Libra是数字时代中对于货币体系的一次实验,因此Libra不可避免的被拿来与比特币等流行的加密货币进行比较。然而,很多专家质疑Libra是否可以被称为加密货币。Libra和比特币都有白皮书,并且被称作加密货币。但除此之外,这两者实际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二者间的区别。

“去中心化”的程度不同

加密货币是高度去中心化的,支持其运转的是多个数据块之间的相互验证。以比特币为例,发起人中本聪通过优化“拜占庭容错机制”,保证所有1/2以内的网络崩坏,都不影响诚实记录与各参与方达成无历史信任的交易。系统上每个节点都完整保留交易数据,保证人人都可下载、调取、监督交易历史,使比特币成为完全去中心的交易网络。Libra则有很大不同:起重要作用的是FB邀请的多个合作机构(目前已有28家),包括Visa、Ebay、Uber等支付和商业巨头,以及其他非营利学术机构,它们共同作为Libra协会成员,行使记录和监督交易等权力。如果1/3以上的合作机构出现问题,变为“不可信”的状态,Libra的交易网络就会停止运行。这个意义上,Libra不是“去中心”,而是“多中心”,这相对于传统法定货币当然较为离散,相对加密货币来说却是更加中心化。

对应价值的可靠程度不同

如我们所知,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是不存在价值锚定,也完全没有备付金的,其价值完全仰赖于“社区共识”。极端情况下,如果社区共识不复存在,比特币价值就将大幅缩水,甚至“归零”,这是加密货币价格经常随人们预期变化大幅波动的原因。Libra则要可靠许多,这表现在其最初的信任与价值注入来自于由发起人FB提供的资产质押,这就提供了真实、稳定的价值支撑。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Libra锚定的是一揽子法定货币及政府债券,这些资产穿透至底层后,100%都是美元及其他主流的法定主权货币,都有相应的国家信用作为背书。在这个意义上,Libra与其说是“超主权”,不如说是“跨主权”,它不是凭空创造一种新货币,而是对已有的各国货币进行了重新组合,甚至相较于某些单一主权货币,更具有价值稳定性。

当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储备某一货币资产并不完全等同于挂钩这一货币,Libra储备的是多种货币,进行“挂钩”的难度更大。

监管介入的程度不同

加密货币交易,长期处在缺乏有效监管的状态。除了拉美、非洲一些“美元化”或“欧元化”程度已经很高、对货币管理基本丧失能力和意愿的小国,全球多数国家都对加密货币采取限制立场,甚至“一禁了之”。Libra则在一定程度上可被纳入监管轨道,这表现其有正规的注册国瑞士,在美国运作、并且愿意接受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多国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这与“藏在暗处”、“不见其人”的加密货币交易存在重大差别。

 

 

 

——————————–

You may also like

Page 1 of 44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