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有安全气囊手机壳不担心手机掉落

智能手机的屏幕越来越大,屏占比也越来越高,碎屏风险进而也随之加大。摩托罗拉称世界上50%的人口都至少打碎过一次手机屏幕。在这方面,印度人打碎屏幕的几率最高,占总人口的65%;而美国排名最末,只有34%。
人们是怎么打碎手机屏幕的?统计显示,手机从手中不慎掉落的比例最高,达到50%;而其余的原因包括从口袋里掉出(32%),从大腿上坠地(27%),自拍时坠地(7%)和拿手机砸别人(5%)。
当手机从你手中掉落时,似乎一切都停止了。你似乎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周围一片寂静,所有的认知活动都停止了–你好像看着自己这一个月的零用钱跟随手机一同旋转摔落到地上。
学生发明“主动吸震”保护壳:
针对这一种“偶发意外”,德国阿伦大学工程系的学生菲利普·弗里泽尔(Philip Frenzel)给自己的手机设计了一个自带“安全气囊”的手机壳。带上它,手机再遇上掉落地面的情况就安全多了。
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会担心,套上厚重的手机保护壳会影响手机的美观,但是大家也不希望因为追求美观而导致手机坠地摔碎手机屏。
那么,为什么不能设计一种只有在手机有危险时才能打开的保护壳呢?于是弗里泽尔开始了他的潜心研究。这款最新设计的“主动吸震”保护壳,利用安全气囊的原理,让你不再担心手机掉落。
车用安全气囊的结构主要由传感器、发生器和气囊系统三部分组成。传感器能够检测出发生碰撞时的车速冲击参数,当传感器感受到一定程度的撞击时才会继续引发接下来的发生器和气囊弹出,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探测重力加速判断手机何时摔落:
传感器能灵敏地测算物质世界的速度、压力、温度等信息。类似于车用安全气囊原理,弗里泽尔早期所开发的激活装置也主要依赖其中的智能传感器,可以通过探测重力加速判断手机何时摔落,然后激活手机四个角上的簧片缓冲装置。
手机四个角上的簧片连接着8个细金属圈,这些金属圈平时在手机壳里处于平直的状态。
一旦智能传感器检测到手机跌落,手机壳四角的簧片缓冲装置就会迅速被触发,弹出并卷起,成为手机的“安全气囊”,大大降低撞击度,保护手机的边缘免受直接撞击,相比之下,如果没有这一种保护壳,手机就要直接与地面“硬碰硬”了。
待我们捡起掉落地面的手机,只需几秒钟,我们又能很方便地将这些簧片塞回手机壳里以备后用。